移动互联网在很多IT从业人员来说,到来只是迟早的事情,因为如果作为随身携带的手机能够真正连上互联网参与交互,那互联网真正才变的实用。伟大的乔布斯,发明的不是苹果手机,而是移动互联网的模式。紧接着,随着安卓手机的爆发,移动互联网正式来到我们身边。
现在到处都是APP,有技术能力的兄弟们在参透了安卓系统的真理后,都开始在这块市场上掘金,一个应用接着一个应用的诞生,不管是苹果还是安卓,应用的数量都在激增。一个比较含蓄的应用总数:50万,而我们能装的上的应用又会是多少。而带领这场风暴是一个之前比较敬重的人-李开复,作为一个IT界导师,他说的每一句话真的会引起浪潮。我确实认同移动互联网到来会刺激已经疲软的IT行业,可当李老师抛出了新的创业浪潮时,有没有帮助大家做下移动互联网的分析呢?
咱们抛开移动互联网美好的种种,以最简单的方式来分析我们在做的事情是什么。IOS和Android就是我们现在的操作系统。应用只是开发系统上的软件。这应该是很多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的人惯性思维,软件而已,于是我们在一个应用市场上看到同样功能最多的是30多款,即便有些应用有他们的特色,但相信不久其他应用也能把功能做出来,在应用上的竞争永远只是技术上的博弈,谁最后活下来了,谁就为王,那结局就和技术没关系了,和钱有关系了!
“先用应用抢占用户”,天底下唯用户靠不住,一个小小的消息,用户跑一半,剩下的用户以怀疑的心态在使用你的应用。用户都喜欢免费的产品,大家免费的起吗?用户都喜欢能够增值的应用,大家的应用增值了吗?记得那个时候3Q大战,好多朋友好几天都不上Q,决定用MSN用YY,但只有几天他们又重新上了QQ,因为身边的朋友都在Q上,他们是360绝对的fans,可最后依然背叛了周鸿祎。举以上例子,仅仅是为了证明用应用抢占用户,不妥,也烧钱!
然后就是相当坑爹的应用排名,除了用钱买位置,一个新应用还有什么方法前排靠?大家有没有发现几年前曾经在外面的电脑上也发生着这样的事情,好多的软件,你都无从下手,装了不喜欢,卸载,再换再卸载。我自从用上安卓手机开始,也这个应用装那个应用装,最后只是简简单单的剩下流量监控、社交软件和游戏。
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是一个生态圈,而应用就只是工具,是进行业务的一个窗口,它绝对不是业务的全部。我觉得移动互联网是现在互联网巨头的扩展,他们有品牌和业务的积累,加入移动互联网后,实现立体式的覆盖用户。在这里,想给火爆的移动互联网泼个冷水,大家别一味的做某个功能应用,问问自己是否在这个应用身后打造了一个生态圈了,如果自己没能力,合作或放弃。技术不是壁垒,业务才是关键!
O2O模式则是移动互联网最重要因素。曾经在新浪微博中和一个友人一起讨论过这个问题,一致通过O2O模式是很难被模仿的,因为它更多的是业务,而我对它的解读是,商家为王!其实很早携程就在应用这种模式,手上抓着全国的酒店、航空公司,慢慢撬动着用户,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巩固的模式吗?可能有些人还不了解,拿一个城市做举例,一个人手握整个城市的用户,一个人握着整个城市的商家,双方的用户群相互***,也许会有商家跑到用户多的,但用户是要找寻更多的商家做比较选择,哪个人会最后占据优势呢?而2者消耗的费用对比又会是怎么样呢?用户正在进化,他们已经懂得选择他们想要的产品!
套用薛蛮子的话“人生没几年”。所以在开始每一次起步的时候,做好分析,认清自己,坚决行动!
本文出自网络怪才,欢迎微博讨论: